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江门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林应武:深挖城市文明内核,全力打造“爱心之城”

党建全媒体 南方杂志 2022-07-16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李拉

2018年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成功“复牌”的江门,如何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做好“坚持”,推动创文工作长效化?又如何在落实省“一城一品牌“建设工程中深挖城市文明内核,全力打造“爱心之城”,使创文既见事见物,又见思想见精神?


对此,在本期“新时代南粤文明实践·问计一把手”专题报道中,《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江门市委书记、市文明委主任林应武。

视频制作:陈春霖


视频:《文明侨都 爱心江门》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 做好“五个坚持”

《南方》杂志: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江门市近年来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巩固创文成果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林应武:近年来,江门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不懈开展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2017年,江门市因出现“一票否决”的情形而被停牌。市委坚持不忘初心,把“复牌”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体现,秉持创建决心不动摇、目标不改变、力度不放松,通过全市上下合力攻坚,2018年顺利恢复“全国文明城市”资格。


二是坚持高位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始终把创文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全员创建、全域创建,着力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办督导协调、部门分工负责、各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江门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督导创文工作办法》《市(区)直单位结对社区督导创文工作方案》等配套文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核心价值引领,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牢牢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基础工程、铸魂工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之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是坚持为民惠民利民,打造人民满意工程。把创文作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交出行、社会治安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高。在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度测评中,市民对创文工作的满意度达96.53%。


五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江门市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细化实施市委“1+1+5”工作举措,对照中央创建标准要求,全力推进廉政、法治、市场、诚信、人文和生态环境建设,全力加快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江门贡献。


2019年7月24日,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参加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前排中)率队在蓬江区贯溪市场开展创文督导。


全力破解难题 提升城市品质

《南方》杂志:在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中,江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又如何坚持以问题导向来解决这些难点?


林应武:在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过程中,仍然有一些“老大难”问题,如城市环境卫生保洁不及时、沿街商铺占道经营、机动车及共享单车乱停放等,未得到彻底解决。为此,江门市专门制定出台了《江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体方案(2019-2021年)》,针对问题一一“对症下药”,努力破解。一是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按照“一年新变化、两年上台阶、三年创特色”的思路,大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入推进老旧社区改造,全面提升集贸市场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补齐城市绿化、无障碍设施、慢行道等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环卫一体化,建立全科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开发智慧停车引导系统,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三是推进“厕所革命”。将“厕所革命”与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战略、旅游发展和公共配套服务结合起来,去年新建改造了2528座城乡公厕,今年拟建成1100座农村公厕。目前,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7.33%。市文明办加强日常督查通报,定期在媒体发布“创文红黑榜”,推动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2018年4月14日,在五邑华侨广场举办2018年江门市“爱文明”市民素质提升行动启动仪式。


深挖城市文明内核 打造“爱心之城”



《南方》杂志:为了贯彻落实省实施的“一城一品牌”建设工程,江门市提出打造“爱心之城”,在推动市民素质提升方面江门做了哪些尝试?


林应武:江门市认真落实省“一城一品牌”工作要求,深挖城市文明内核,全力打造“爱心之城”,使创文既见事见物,又见思想见精神。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建设爱心主题公园,每年选树一批“爱心社区”“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 评选江门市道德模范、“江门好人”,用身边好人典型、道德标杆,引领社会风尚,诠释道德真谛。积极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逾36万名。创作一批爱心元素的公益广告、公益微视频进行全媒体推广,并借助宣传栏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公共文化场馆展示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二是打造品牌活动。围绕“爱心”主题,持续实施“爱文明”市民素质提升八大行动,每年举办文明主题活动逾4000场次。举办6·30慈善晚会、“一元爱心”慈善募捐、“爱心满城·精准扶贫”义卖等品牌活动,推出“爱心之城”慈善创新项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献爱心活动。三是坚持全民参与。组织“与爱同行”健走马拉松、礼让斑马线等群众性活动,让广大群众做主体、唱主角。开展 “文明随手拍”活动,发动市民呵护文明行为,为文明行为点赞。通过近年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心之城”品牌已融入市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文明之风吹遍城市各个角落。


2018年江门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系列活动之《诚实守信 以诚感人》分享会。


守正创新 打造文明实践“江门范式”

《南方》杂志:中央文明办正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面,江门市守正创新,积极打造文明实践“江门范式”。请具体介绍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亮点特色?


林应武:自去年8月中央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指导支持下,江门市以台山为省、市两级试点,先行先试、以点带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初步打造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江门范式”。


一是抓顶层设计,高位高效推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平台,纳入2019年度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今年4月,在总结台山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全面铺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52个,在全省率先形成县镇村三级全域覆盖的实践阵地布局。


2019年8月22日,新时代文明实践江门“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启动仪式蓬江主会场,这是舞蹈表演《芬芳年华》。江门日报记者 周华东摄


二是抓统筹指导,优化实践规范。规范阵地建设“十个一”标准,各地实践中心(所、站)统一“江门新时代文明实践LOGO”,规范配备“一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一套管理制度、一套多媒体影音设备”等。积极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七个一百”江门精品项目(百篇精品教案、百部精品剧目、百部精品图书、百幅精品挂图、百名基层宣讲能人、百佳志愿服务团队、百篇宣传报道),构建群众点单、部门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回路。


三是抓“五传六进”,提升实践实效。把文明实践工作与文明创建、文化惠民、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基层党建结合起来,通过传思想、传道德、传文化、传政策、传科技,推动新思想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在“六进”中,累计发放《中国梦·我的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读本》75万册,带动150多万名师生家长和15万镇(街)、村(社区)党员共同参与学习,举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参与大湾区”宣讲微课堂、“不忘初心”快闪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1.36万场次,参与群众39万人次,让新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是抓“华侨”特色,丰富实践内涵。一方面,打造一批富有“侨”味的文明实践阵地。如,结合“左联”文化,打造台山斗山横江村红色革命文化实践站;结合银信文化,打造台山海口埠实践站;结合启超文化,打造新会天马文明实践站;结合水乡文化,打造鹤山古劳镇上升村实践站等,努力实现“一站一特色”。另一方面,汇聚侨乡志愿力量。全市组建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743支,参与志愿者达12.3万人,其中海内外侨胞和新乡贤已成为文明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比如,由侨胞作为主力的暖侨志愿服务总队,积极开展“暖侨行动”“侨爱工程”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激发侨胞的家国情怀,传扬新时代文明风尚。


目前,江门正积极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探索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与华侨华人文化交流紧密结合起来,召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大会,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互鉴的载体,吸引更多的华侨华人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




本文责编丨戎明迈



统筹丨戎明迈

编辑丨莫群 林琳 

校对丨华成民

实习生丨张雨

来源丨南方杂志微信公众号 


戳右边

征集活动进行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